隨著非上市保險公司的年報陸續披露,“銀行系”壽險公司業績成色已現?!督洕鷧⒖紙蟆酚浾呓y計,10家“銀行系”壽險公司2022年共實現保險業務收入3436.61億元,凈利潤合計虧損19.36億元。整體來看,“銀行系”壽險公司2022年保險業務收入穩步增長,但凈利潤承壓,主要經營指標分化明顯。
從保險業務收入來看,中郵人壽以9143371.87萬元的保險業務收入穩居榜首,緊隨其后的是建信人壽的5061032.96萬元和工銀安盛人壽的4912191.5萬元。此外,保險業務收入超過300億元的還有農銀人壽和中信保誠人壽。
從保險業務收入增速來看,招商信諾人壽以21.55%的同比增幅領先,光大永明人壽和中銀三星人壽同比增速均超20%,分別位列第二名和第三名;此外,中信保誠人壽、農銀人壽、交銀人壽、中郵人壽、中荷人壽、工銀安盛人壽和建信人壽的保險業務收入同比增速分別為16.26%、13.15%、7.10%、6.56%、6.39%、5.47%和4.57%。從整體情況來看,“銀行系”壽險公司的保險業務收入增速水平遠超3.1%的人身險行業平均水平。
事實上,在增額終身壽險等儲蓄需求下,2022年壽險行業銀保渠道實現規模價值雙提升,這也是擁有得天獨厚渠道優勢的“銀行系”險企保費收入增速迅猛的重要原因之一。
業內人士指出,在超額儲蓄持續高企的背景下,壽險儲蓄型業務占比明顯提升,中期年金和兩全產品滿足客戶中長期財富管理需求,終身壽險滿足客戶風險保障和長期儲蓄等需求。而這些業務與銀行客戶的需求高度契合,從而驅動銀保渠道快速發展。
以2022年保險業務收入最高的中郵人壽為例,其9143371.87萬元的保險業務收入中,銀保渠道總保費約達9080300萬元,占比超99%。而同比6.2%的銀保渠道保費收入增速,對拉動總保費增長起到主要作用。對此,中郵人壽表示,公司2022年深耕郵銀主渠道,強化專業賦能,保障類、高價值產品銷售能力大幅提升;此外,還穩步推進銀保渠道外拓,全面談判、重點突破,與建行、農行、交行、中信、民生、北京農商行等達成合作意向,與招商銀行開展業務合作,匹配客戶特點與需求,研發上線專屬產品,優化運營服務流程,提升客戶體驗。
值得注意的是,在保險業務收入增速亮眼的同時,“銀行系”壽險公司卻面臨著“增收不增利”的困境。建信人壽以176735.54萬元的凈虧損成為“銀行系”壽險公司中虧損最高的一家公司,這也是其近10年來首次出現大幅虧損;光大永明人壽、工銀安盛人壽和交銀人壽2022年凈利潤均為虧損,虧損金額分別為135660.59萬元、79824.67萬元和36775.67萬元。
即便未虧損的公司,凈利潤亦明顯承壓。2022年,除中荷人壽以11.84%的增速實現凈利潤增長外,“銀行系”壽險其他9家公司的凈利潤均大幅下滑,有4家公司凈利潤下滑幅度超過100%,4家公司下滑幅度介于60%至100%區間。上述凈利潤大幅下滑主要受資本市場波動和傳統險準備金折現率下行、增提準備金等因素影響。
展望后市,財通證券非銀金融行業分析師夏昌盛認為,銀行具備客戶優勢,在增額終身壽險等產品熱銷的機遇下,銀保渠道有望繼續高增長。而大型保險公司兼具資源、費用、服務三重優勢,銀保渠道發展有望顯著優于中小公司。(經濟參考報 記者胡恩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