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楊文正在制作筆頭。
徽筆,發軔于宋代,以"尖、齊、圓、健"四德著稱于世,具有含墨量多、易開合等特點,能充分體現墨色的焦、濃、重、淡、清等效果,深受古今書畫藝術大師與收藏家們的喜愛。2014年,“徽筆制作技藝”入選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家住安徽省黃山市屯溪區的楊文則是該技藝的代表性傳承人。
楊文出生于徽筆世家,祖父祖母均為制筆好手,開設過毛筆作坊,同為制筆好手的父親楊恒云和母親吳木英業余時間就在家中手把手教楊文做筆,他也因此走上了制作徽筆的道路。
徽筆的制作技藝十分考究,完成一個筆頭要經過72道工序,包括“水作工藝”和“干作工藝”兩大部分,選毛料、疊毛、去油脂、梳毛片、卷筆柱、扎筆根等為水作,選筆桿、按筆頭、定筆形等為干作。
一支好的徽筆,不僅要保留傳統工藝,且要在原基礎上不斷創新、改良。楊文尤其重視書畫家對筆的使用反饋:“因為他們對用筆最挑剔,而且現代書畫家創作方式和作品不斷創新,對毛筆也有新的要求,他們提出的要求我總是盡力去滿足,也使得制筆技藝進一步得到了提高?!?新華網發(施亞磊 攝)
近日,楊文正在制作筆管。
近日,楊文正在制作筆頭。
近日,楊文正在制作雞絨筆。
近日,楊文正在用棉繩將筆頭塑形。
近日,楊文一家正在制作徽筆。
近日,楊文正在制作毛筆。
近日,楊文正在制作毛筆。
楊文制作的徽筆毫鋒。
楊文制作的徽筆毫鋒。
卷制好的筆頭。
近日,楊文正在測試筆性。
近日,楊文向顧客介紹徽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