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寧區小漁村。
西山區百草村。 本組圖片記者趙偉攝
昆明信息港訊(昆明日報 記者杜仲瑩) 具有集農耕及農事、漁業、兒童休閑體驗為一體的現代綜合型農耕文化體驗基地的沙堤村;保存有完整滇中“一顆印”結構古民居的福安村;可暢享戶外露營,感受農耕文化和藝術創作空間等特色新業態的小漁村……當下,自全市啟動滇池沿岸重點鄉村改造提升工作以來,滇池沿岸美麗鄉村建設成效明顯。記者5月9日從市農業農村局獲悉,今年昆明市將確保46個重點鄉村全部完成改造提升任務。
昆明市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滇池沿岸美麗鄉村建設要力爭一年見效”的指示要求,以加強滇池保護治理為根本,以推動沿岸群眾增收為前提,創新工作思路及推進措施,全面梳理滇池沿岸183個村莊的資源稟賦,將46個“有投資價值”“處于重要節點”“承擔重要功能”的村莊作為重點村,按照“一村一特色”“一村一主題”的思路進行重點改造提升。
通過加強招商引資,目前46個重點村已基本確定投資運營主體;河嘴村、大河村、貓貓箐等32個村莊已正式簽訂合作協議;亮溝村、回龍村、海晏村等14個村莊已擬定村莊策劃和合作協議,4月底完成簽約;太史村、大河村、貓貓箐等8個村莊已開工建設;梁王村、梁溝村、周家村等20個村莊5月份啟動建設;小漁村、福安村等5個村莊已開展經營。
在實施滇池沿岸重點鄉村改造提升過程中,昆明市將46個重點村作為環滇池鄉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圈進行整體謀劃,不同村莊將承擔不同的主題功能,體現“一村一主題”,讓游客可環滇一圈體驗游玩不同類型的村莊,確保重點村突出特色特點,避免同質化惡性競爭。
同時,采取“一村一運營主體”方式,將村莊運營前置,引進優質企業負責村莊的整體運營,運營主體牽頭完成村莊規劃和改造提升,確保前期規劃建設和后期運營業態有機融合,配套業態由運營主體引進并統一管理。46個重點村主題的“唯一性”就是稀缺性資源,各村將采取“特許經營”,即通過村莊主題吸引關聯業態到村莊聚集發展,形成產業比較優勢和資源虹吸效應,并挖掘特許經營村莊主題本身蘊含的巨大品牌價值和市場價值,增強社會資本的投資意愿和強度。
據了解,提升改造后的村莊將走“高端路線”,并針對國內外特別是北上廣等地區年輕消費群體具有較強消費能力的特點,聚焦年輕人的消費需求,大力發展旅拍、婚紗、運動、藝術等高端、前沿產業,在整體策劃、規劃建設、運營管理等方面達到國際一流水平。
各個村莊在提升改造過程中還將通過“市場主建”,全面調動市場主體的積極性。企業完成經營業態的投資建設,屬地政府將負責配套道路、環保等基礎設施建設。昆明市還安排獎補資金,對成效好的29個村分三檔進行獎補。建立公平競爭機制、資源反哺機制、業態迭代機制和利益聯結機制,推動村莊與周邊資源聯動,資源為村莊運營提供田園景觀,村莊收益進行反哺,實現集體經濟和群眾增收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