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又站在了歷史的十字路口
2023-05-08 17:28:45      來源:“伍之管見”微信公眾號

當菲律賓總統馬科斯把兒子帶進白宮時,不知道他想到的,是自己當年陪同父親老馬科斯訪美時的場景,還是與家人乘坐美軍直升機倉皇離開馬拉卡南宮的那個夜晚。

歷史的十字路口總會不時出現,歷史的注腳也可能重復押韻。

從地理上看,菲律賓群島處于連接亞洲和太平洋的十字路口。

東西方向上,南海串聯起馬來西亞、越南、印度尼西亞、文萊等一眾亞洲國家,而菲律賓位于正東側,通往太平洋。

南北方向上,朝鮮半島、日本群島、菲律賓群島等,與臺灣島構成所謂“第一島鏈”,從東北亞到東南亞形成一道弧線,面向太平洋。

獨一無二的戰略位置,使菲律賓這個群島國家,一次次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

1565年的一天,一條滿載中國商品的大帆船從菲律賓出發,劈波斬浪,揚帆遠航,歷經4個多月,最終橫穿太平洋,抵達了如今的墨西哥阿卡普爾科港。

中華文明與拉美文明,借助這條越洋商道,首次有明確記載地相遇。產自中國的生絲、絲綢、瓷器、棉制品等,深刻改變了大洋彼岸的生產生活;而番薯、土豆、玉米、西紅柿、辣椒等美洲農產品,也隨跨洋貿易進入中國,影響了中國人的飲食習慣。

作為這條商路上最重要的中轉站,馬尼拉地區迅速發展,積累了大量財富,一躍成為早期國際貿易的最大受益者之一。世界史把這段持續了兩個半世紀的跨洋貿易稱作“馬尼拉大帆船”貿易。

1212174410_16833334068301n

時間來到19世紀末。此時,西班牙已在菲律賓殖民統治330多年。

正經歷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美國在戰爭中擊敗西班牙,以2000萬美元的“轉讓費”獲得菲律賓群島,建立起在亞洲的第一塊殖民地,也邁出了美國建立全球霸權的重要一步。

盡管民族意識已經覺醒的菲律賓人奮起抗爭,但在殖民者的刀槍艦炮下,尋求民族獨立的起義屢遭失敗,菲律賓進入了近50年的美國殖民時代,美菲百年愛恨情仇也拉開序幕。

在美國官方敘事中,這段統治歷史被描述成“引入現代文明”,為菲律賓帶來了現代技術、教育和政治制度。但事實上,這是菲律賓遭美國控制壓迫、喪失民族獨立尊嚴的屈辱一頁。

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

戰略位置關鍵的菲律賓,成為日軍首要目標。面對日方猛烈攻勢,美軍上將麥克阿瑟率領的美菲聯軍先是宣布馬尼拉“不設防”,而后節節撤退,退守至巴丹半島。

三個月后,時任美國遠東陸軍司令的麥克阿瑟與家人乘坐魚雷快艇,匆忙離開位于菲律賓科雷希多島的司令部。在安抵澳大利亞后,他放出豪言,“我會回去”。

麥克阿瑟撤離菲律賓不到一個月后,7萬多人規模的美菲聯軍見敗局已定,主動向日軍繳械投降,成為美軍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投降。

隨后,在日軍押送下,這批戰俘踏上前往奧德內爾集中營的行軍路。不足120公里的路程,走了大約一周,一萬多人因饑餓、疾病和虐待而死亡。抵達集中營后,又有兩萬多人因疫病、虐待陸續死亡。戰爭史上,這是二戰中最殘酷的事件之一,也被稱為“巴丹死亡行軍”。

1212174410_16833334291471n

二戰后,民族獨立浪潮中,菲律賓終獲獨立。但美國人沒有就此離開,而是以盟友和軍事基地的方式留了下來。菲律賓克拉克和蘇比克一度成為美國本土之外最大的兩處軍事基地。

直至1991年,因國內民族主義情緒高漲,菲律賓參議院否決基地續租協議,要求美軍撤離。1992年11月,美軍“貝洛林苑”號兩棲攻擊艦搭載最后一批士兵駛離蘇比克灣,美軍在菲近一個世紀的常駐歷史宣告終結。

值得一提的是,1991年,菲律賓呂宋島上的皮納圖博火山噴發,導致兩處基地嚴重損毀、臨時關閉。氣象史記載,那次噴發導致地球表面溫度降低大約0.5攝氏度。

歷史的十字路口總會不時出現,但不是所有人都能辨別所處的坐標。

對馬科斯來說,他和他的國家,或許又一次來到了歷史的十字路口。而這一次,還是與美國對菲律賓的垂涎有關。

2014年,美菲簽署《加強防務合作協議》。根據這一協議,菲律賓向美國開放5處軍事基地,美軍以輪換方式進駐。

5月1日,在華盛頓訪問的馬科斯正精心準備與美國總統拜登的白宮會談時,一支美軍飛行員部隊也返回克拉克空軍基地,與菲方重啟中斷了33年的戰斗機聯合訓練。

就在馬科斯動身前往美國訪問前,美菲剛結束迄今規模最大的“肩并肩”年度聯合軍事演習。超過1.2萬名美方人員和5400名菲方人員參加演習,澳大利亞派出110多人參與,日本、英國等也派出觀察員。

1212174410_16833335024321n

演習重頭戲是美菲首次海上實彈射擊,以一艘菲海軍退役船只為打擊目標,地點距離中國黃巖島不到200公里。

按照公開報道,美軍動用“海馬斯”多管火箭炮系統,連續6次發射,全部脫靶,令現場觀摩的馬科斯和美國駐菲大使頗為尷尬。

更早之前,經馬科斯批準,菲律賓向美軍再開放4處軍事基地,使得美軍可以在菲律賓境內9處軍事基地里“輪換”軍事人員、“存放”軍事裝備。

依照菲律賓憲法,外國軍隊禁止在菲境內常駐。

在前往華盛頓的專機上,馬科斯對隨行記者一再強調,菲律賓絕不會被用作任何軍事行動的“補給站”。

時隔多年,再次做客白宮,對馬科斯來說,內心應該五味雜陳。

他坦言,上一次進入白宮,還是陪同他的父親、前總統老馬科斯訪問美國。而后,統治菲律賓20多年的老馬科斯在“人民力量運動”的壓力下,于1986年舉家流亡到夏威夷,3年后在美國去世。馬科斯直到1992年才重返馬尼拉。

由于父親任內的爭議,馬科斯家族在美國官司纏身,遭到美方通緝,此后再沒有機會踏入美國,盡管馬科斯曾在那里學習、生活,并與妻子在那里相識、相戀。

2022年9月,已經當上總統的馬科斯憑借“外國元首豁免權”,才得以入境美國,前往紐約出席聯合國大會,并與拜登非正式會面。按照美聯社援引一名美方高級官員的說法,拜登那次開門見山,直接詢問馬科斯希望美國政府怎樣做,“來實現你的夢想和愿望”。

1212174410_16833335223581n

無法考證馬科斯當時向拜登說了什么夢想。但從最近這次白宮會面后的兩國聯合聲明來看,美國將菲律賓當成棋子的意圖倒十分明顯:利用菲律賓的戰略位置,強化在東南亞的軍力部署,加強對華包圍遏制。

聯合聲明不僅大談南海、臺海,還提及將加快構建“美日菲”和“美菲澳”兩個安全合作機制。為了這一戰略安排,今年以來已經在華盛頓接待過日韓領導人的拜登,又計劃前往日本和澳大利亞,繼續他的“拼圖游戲”。

另外,美方也展現出“慷慨”,答應向菲方“轉讓”一批巡邏艇、運輸機等軍事裝備,盡管可能還是美軍退役淘汰的“二手貨”。

也難怪拜登在會面一開場就難掩興奮,對馬科斯直言,“我想不到比你更好的伙伴了”。

盡管,在上世紀80年代,擔任參議員的拜登還是馬科斯父親“直言不諱的批判者”。

馬科斯這次訪美,并非沒有自己的算盤。

就任總統不到一年,國內財政捉襟見肘,通脹接近兩位數,糧食供應始終緊張。為了避免漲價影響銷售,一些商家不得不讓面包“縮水”。

因此,吸引外國投資、擴大貿易范圍、推動經濟發展,是馬科斯每次出國訪問的重要任務之一,而他每次也都會曬出“成績單”。

從他這次訪美的“成績單”來看,美方同意在能源、通信、農業等領域加強與菲方的往來,還將派出貿易投資代表團訪問馬尼拉,并計劃舉行大型商業論壇。

這份清單應該可以讓馬科斯對民眾有個表面上的交代,但他內心是否完全滿意,也許要打個問號。畢竟,菲方一直期待,美國能夠向菲律賓進一步開放國內市場,延長菲律賓輸美商品享受的免稅待遇。只是,美方始終沒有以行動回應訴求。

馬科斯訪美前幾天,美國貿易代表戴琪訪問馬尼拉。當菲方官員提出希望探討雙邊自貿協定時,戴琪直接回絕,稱這一議題“不在談判桌上”。

1212174410_16833335753131n

商業談判桌上的失落,可能令馬科斯有些不悅。而當美方拋出“未來領袖計劃”、表示希望培養菲律賓未來領導人時,馬科斯應該感到欣慰。因為,他29歲的長子、菲律賓眾議院高級副眾議長費迪南德·亞歷山大·馬科斯,此時正陪在他的身邊。

編輯: 文麗榮 責任編輯: 孫紅亮

廣告熱線:(0871)65364045  新聞熱線:(0871)65390101

24小時網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871-65390101  舉報郵箱:2779967946@qq.com

涉未成年人舉報電話:0871-65390101  舉報郵箱:2779967946@qq.com

欧美动物videosvideo,亚洲 自拍 清纯 综合图区,善良的小峓子完整版在线韩剧,中国人妻大战黑人bbc,能让下面湿的小说段落